不是每块“息肉”都长着恶变的脸,一次说清它

有些人的身体里,会长出一块或好几块多余的“肉”。这种“肉”可比肥肉杀伤力强多了,它爱往鼻腔、胃肠、胆囊、子宫等部位长,还可能变成癌症——这就是息肉。
在各种息肉中,胃肠息肉最爱刷存在感。它让不少人内心纠结:要不要切?会不会恶变?
3个原因诱发胃肠息肉
胃肠息肉是一种长在胃或肠黏膜表面的突起乳头状组织。通俗来说,就是肠道或胃黏膜长了一些“小肉疙瘩”,形状有的像米粒、黄豆,有的像小灯泡、小草莓等。
通常情况下,胃肠长息肉主要有3个原因:
1.炎症:肠道或胃长期受到慢性炎症刺激,黏膜下纤维组织增生,鼓了起来,就会形成炎症性息肉。
2.肿瘤:肿瘤导致黏膜腺体增生,从而形成肿瘤性息肉,长在结直肠部位的多是这种类型。
3.遗传:有些人患有多发性肠息肉,这可能和基因相关。
胃肠息肉初期善于伪装,可以没有任何症状。
但生长一段时间后,它们就会露出真面目,比如肠息肉会导致便血,身体不明原因地消瘦、贫血;胃息肉长大后可能引起胃出血等。如果不引起重视,还可能恶变。
胃肠息肉爱找3类人
尽管胃肠息肉十分隐匿,但根据发病人群比例,还是能找到蛛丝马迹。以下3类人尤其要警惕:
有家族史,家里有直系亲属是胃肠息肉患者。
年龄超过45岁,建议每年做一次胃肠镜检查。
长期喝浓茶烈酒、爱吃烧烤的人群,如果出现腹痛、腹部不适、恶心、黑便时,要及时进行内镜检查。
一般情况下,对于没有家族史、年龄在40~45岁之间、结肠镜检查未见异常的健康人,只要无预警症状,基本无须再次复查。
学5招揪出“恶变息肉”
临床上发现,息肉大多是良性的,但也有少部分藏在息肉大军中的“恶势力”,因此学会判断很重要。从5个方面判断息肉是否会恶变:
1. 长相
体积较小、有“丝瓜蒂”似的非肿瘤性息肉,多数是息肉中的“良民”,一般不易发生恶变;体积较大、类似“菜花型”的息肉,癌变的可能较大。
2. 数量
单纯一个息肉癌变率低,多发性息肉的癌变几率可能会大大增加。
3. 生长速度
良性息肉多生长十分缓慢,若是在短期内迅速长大,直径大于2厘米以上时,就应警惕癌变。
4. 家族遗传史
有一种称为“家族性多发性大肠息肉病”的遗传病,有这种有遗传倾向家族的人中,如父母亲有一方有息肉,其后代中50%的息肉会有恶变的风险。
5. 组织属性
不管是胃还是肠道,根据组织学可将息肉分为炎性、增生性息肉、腺瘤性息肉等几大类。
单纯炎症性息肉恶变者较少,而腺瘤性息肉,特别是绒毛状腺瘤最容易恶变为结肠癌。
  • 周一
  • 周二
  • 周三
  • 周四
  • 周五
  • 周六
  • 周日

关海军关海军
肛肠科主任
权威专家我要预约

赵建云赵建云
肛肠科主任
权威专家我要预约

赵建云赵建云
肛肠科主任
权威专家我要预约

张秀玲张秀玲
肛肠科主任
权威专家我要预约

张秀玲张秀玲
肛肠科主任
权威专家我要预约

肖祥斌肖祥斌
肛肠科主任
权威专家我要预约

肖祥斌肖祥斌
肛肠科主任
权威专家我要预约

曹书龙曹书龙
肛肠科主任
权威专家我要预约

赵建云赵建云
肛肠科主任
权威专家我要预约

张秀玲张秀玲
肛肠科主任
权威专家我要预约

关海军关海军
肛肠科主任
权威专家我要预约

赵建云赵建云
肛肠科主任
权威专家我要预约

赵建云赵建云
肛肠科主任
权威专家我要预约

张秀玲张秀玲
肛肠科主任
权威专家我要预约

绿色通道预约